□ 本报记者 杨安民
全球大牌奢侈品在中国和海外市场上悬殊的价格一直为很多中国消费者吐槽,这也催生了在海外市场大举扫货的中国旅游者军团。有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最大的消费人群,但他们所拥有的这些奢侈品有70%以上都购买于中国本土以外。至于中国和国外奢侈品价格悬殊如此之大的原因,很多人都爱把中国的关税拿出来说事儿,认定这是主要原因。不过近来不少国际奢侈品品牌纷纷在中国市场下调价格的举动逐渐显示出,国际奢侈品大佬们在中国市场上价格高昂的原因远不仅仅只是关税那么简单。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决定这些奢侈品在中外市场上不同的身价呢?
个人携带物品关税只约10%
对于包括奢侈品在内的众多进口商品而言,关税一直被人诟病,认为关税太高推高了中国市场上进口商品的价格,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事实上关税在国内奢侈品价格成本所占比重相当小。由于按照货物进口的商品关税计算较为复杂,我们可以从个人入境携带的物品大致了解关税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归类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显示,个人携带物品入境时,如需缴纳关税,平均进口关税为9.8%,中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大都在10%至25%之间,只有酒类等个别品种的关税达到65%。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进口环节中,除了关税外还要缴纳17%的增值税,部分高档消费品还要从价征收10%至40%不等的消费税。而从征税的程序看,奢侈品入境第一步是征关税,第二步是在包含关税基础上再征消费税,第三步在包含消费税基础上再征增值税,层层征税后使成本有了不小的涨幅。
大牌奢侈品要在中国赚更多利润
“很多奢侈品大牌就是要在中国市场上赚取更多利润。”有商务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多数奢侈品品牌仍把中国看作是新兴市场,商家要在新兴市场获取更多利润是符合商业法则的,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歧视中国“人傻钱多”。本身经营成本并不比国外低,同时又要获取更多的利润,那么唯一的方式就是人为提高商品价格。
而奢侈品品牌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歧视性定价,关键在于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还属于极少数人消费的稀缺资源,“从有钱人身上挣更多的钱也是再简单不过的商业策略。”而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够操控价格,与他们在中国的销售都通过了等级森严的层层代理不无关系,多级代理制度使得代理商的议价能力被分散,最终各级代理的议价能力都很弱,基本都是上面给什么价格就只能接受什么价格,这就为奢侈品品牌操控中国市场价格提供了便利条件。
汇率因素导致中外价格悬殊
香奈儿等国际大牌近来在中国市场的降价举动,其实还折射出近期汇率因素造成的中外市场价格的悬殊差异。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汇率大幅波动导致中国与特定国家商品价格差异出现明显变化,这体现在价格高昂的奢侈品身上就更加明显。
欧元走软导致中外价差骤增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消费者越发不愿意在国内购买这些商品。而对于奢侈品行业来说,中国毕竟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另外,这种价格差还促使所谓的“平行市场”迅速增长,也就是个人卖家通过网购平台将其在海外市场上购买的奢侈品转售出去,这也不是奢侈品品牌愿意看到的。有分析师称,由于欧洲和中国的奢侈品价格差扩大,可能将有越来越多奢侈品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价格,其中就包括下调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调欧洲市场价格以缩小价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