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长领) 全球时尚标杆Chanel在中国市场的降价给了其他奢侈品牌降低身价的勇气,近日,包括Dior、Prada、Cartier在内的多家奢侈品牌纷纷放低在中国市场的姿态,加入到降价阵营中,由此,奢侈品牌在中国此前只涨不跌的时代被彻底终结。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消费环境变化,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发生,未来奢侈品牌在中国推降价策略将成常态。
消费外流是促使奢侈品们调整在中国市场售价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盲目追求“名牌”,更加强调私人定制。
确实,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消费偏好已在悄然改变。来自贝恩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消费者经常更换奢侈品牌的比例明显提升,在被问及经常更换奢侈品牌的原因时,70%的人选择了“尝试不同的款式和风格”。而借助专属、时尚的定位,消费者将更多的品牌纳入到了自己的购买计划中。在品牌爱好上,有82%的人“非常同意”或者“同意”在未来3年内尝试传统大牌之外的新兴奢侈品牌。贝恩咨询认为,在消费者心目中,这些新兴品牌和轻奢品牌同传统大牌一样令人青睐。
财富品质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分析称,在去品牌化时代,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已经由品牌消费向产品消费过渡,相应的消费者的购买要素也从以品牌性价比为中心向产品性价比为中心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品牌无诉求,可以消费任何品牌的产品,同时不会为品牌的溢价买单,其购买出发点以高知新贵为主。在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定制类品牌开始日益成为消费者的首选。